在高齡浪潮中,為台灣寫下健康永續的藍圖 – 彭莉甯 理事
在台灣正式步入超高齡社會的今天,如何讓老後生活依然充滿尊嚴與希望?彭莉甯教授,正是這個世代堅定推動變革的人。
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暨研發推展科主任,同時也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的教授,彭莉甯長年站在高齡醫學臨床與研究的最前線。「高齡化不是問題,而是邀請我們重新設計社會的契機。」她微笑著說。
早在醫學教育階段,彭莉甯便展現了對人本醫療的深厚關注。她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,並於國立陽明大學完成醫務管理碩士及公共衛生博士學位。這樣的學術歷練,使她具備了少見的臨床與政策整合視角,醫療的本質,應該回歸到「如何讓人活得更好、更有尊嚴」。
在台北榮總服務多年,彭教授推動了許多跨科整合照護模式,特別是在高齡多重共病患者的管理上,創造了兼顧醫療安全與生活品質的照護典範。她主導研發的「高齡友善整合評估流程」,不僅提升了患者就醫體驗,也成為全台多家大型醫院仿效的標準流程。

「一個好的醫療系統,不能只看病,更要看到人背後的生活需求。」她強調。
除了臨床改革,彭莉甯教授也積極深耕學術研究,主持多項高齡健康促進、失能預防與居家照護模式的研究計畫。她的研究成果,多次受邀於國際高齡醫學會議發表,為台灣高齡醫學的國際能見度貢獻一己之力。
然而,彭教授從不將自己局限於醫院或學術殿堂。她關注如何將高齡醫學推向社會大眾,推動公共衛生政策與在地社區照護實踐。她積極參與健康促進教育,推動銀髮族健康識能,努力打破高齡化帶來的社會焦慮,轉化為正向的生活倡議。
加入台灣智匯願景協會(TIVA)後,彭莉甯教授希望將智慧醫療、預防健康與社會支持網絡結合,推動一個更加友善、高韌性的高齡社會。
「醫療再好,如果社會沒有準備好接住每一個老去的人,我們終將面對更大的失落。」對彭教授而言,高齡醫學的未來,不只是一場醫療革新,更是一場社會文化的再造。她用行動詮釋了「專業不只是成就自己,更是回饋社會」的精神,未來也將繼續在智慧與永續交會的道路上,帶領更多人一同前行。